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。2月18日,“无障碍·好设计”“美丽工坊残疾妇女文创”“残障融合儿童青少年摄影”“特殊群体创作计划”联展开始在珠海市图书馆展出,联展在全国范围内首创四项无障碍、残疾人主题展览同时落地,发动社会各界支持、参与无障碍事业,欢迎广大市民参观。
汇集各地无障碍环境精品成果
本次联展的四项展览为: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暨全国无障碍·好设计精品成果全国城市联展巡展(珠海站)、“天行健,巧匠展佳品;粤港澳,共享新春情”美丽工坊残疾妇女文创作品展、“融合无障‘爱’ 携手向未来”残障融合主题儿童青少年摄影作品巡展联展、首届“有爱珠海·无碍未来”特殊群体创作计划联展。
联展由广东省天行健慈善基金会、南方都市报社主办,珠海市图书馆联合展出,由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、珠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指导。
其中,“无障碍·好设计”由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等单位发起,展示全国各地超过100个“无障碍好设计”精品成果,包括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,商业步行街、旅游景、文化体育设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等内容。
展览现场
“美丽工坊残疾妇女文创”源自中国残联、全国妇联等单位联合发起的“美丽工坊”项目,将展出一批残障妇女制作的文创作品,部分作品曾于2024年残奥会期间在法国巴黎亮相,获得广泛关注。
展览现场
“残障融合儿童青少年摄影”展出了一批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“融合向未来”摄影比赛的作品,旨在向公众展示儿童与青年眼中残障融合的图景、传达残障平等理念,号召所有人携手共创一个平等、友善、融合、共享的环境。
展览现场
“特殊群体创作计划”是珠海首个无障碍主题的综合性文艺作品展览、征集活动,汇集了特殊群体的各类艺术创作,并同步面向社会开展文学、科普、音视频、平面美术等10类作品的征集。
展览现场
推动无障碍理念普及
据了解,珠海市图书馆近年来秉持人文关怀理念,关注各类读者群体需求,通过设立“中国盲文图书馆珠海市支馆”等措施,进一步优化阅读服务,打破盲文书籍“只阅不借”的传统服务模式,保障视障群体的文化权益。目前,已拥有1371册盲文图书,涵盖社科、文学、教育、医学、少儿读物等多领域,为特殊群体搭建起触手可及的文化参与平台。
本次联展力求发挥珠海市图书馆“全民阅读主阵地”的重要作用,展现图书馆优化阅读服务、保障特殊群体权益的成效,并使展览触达更多市民、推动无障碍理念在全社会的普及。
联展于“珠海无障碍城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”期间揭牌启动
在今年1月举行的“珠海无障碍城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”期间,联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、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七届主席团副主席、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,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唐占鑫,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党组成员、副理事长陈海龙,珠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杨静,广东省天行健慈善基金会创会会长郑焕明,北师港浸大常务副校长周荫强,南方都市报珠海新闻部副主任胡怀军,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陈文等嘉宾揭牌启动。
联展于2月开始,陆续在珠海市图书馆、金湾区图书馆、斗门区文化馆、珠海规划展览馆等人流量较大、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公共场所进行巡展,欢迎大家参观了解。
助力构建包容、友爱的社会环境
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,它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,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。只有构建全面、完善的无障碍环境,我们才能迈向更加公平、包容、和谐的未来社会。《无障碍环境建设法》对传播无障碍环境文化、提升全社会无障碍环境意识做出了要求,本次联展不仅呈现了一批无障碍环境建设典型示范,还以形式多样的文化作品,展现特殊群体的艺术创造力和精神风貌,有望借助文化的力量,激发社会各界对特殊群体的关注、凝聚“有爱无碍”的社会共识,推动更多人支持、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。
上一篇:喜报丨广东省天行健慈善基金会获“广东省先进社会组织”荣誉称号
下一篇:没有了